世界热讯:新年新气象,吉林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新年新气象,吉林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3-01-29“现在改良的成果挺好!盐碱地变成稻田,环境也改善了。”望着眼前新增的0.42万亩耕地面积,白发苍苍的白城市海坨乡互助村党支部书记杨军激动得眼含泪光。
(相关资料图)
白城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曾被称为“八百里瀚海”。近年来,吉林省在探索盐碱地治理技术和路径上持续深耕,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入驻村落,改良试验,对症下药,昔日的不毛之地有了巨大变化。
多年从事全国盐碱地改造项目的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嘉说,对改造盐碱地,他们信心十足:“我们主要采用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的技术,这项技术和工程完全可以支撑吉林省千亿斤粮食计划中的盐碱地改良的任务。在2030年之前形成365万亩的盐碱地改良新增耕地,在2025年之前形成165万亩的盐碱地新增耕地。”
经过农业专家、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如今白城地区苍茫的盐碱滩业已变成湖泊纵横、稻田连片的大粮仓,也成为了吉林省“千亿斤”粮食的重要保障。不仅仅是白城,全省各地接连传来喜人消息。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以来,全省连续两年粮食总产超过800亿斤、稳居全国第5位,单产稳居13个粮食主产省第1位;黑土地保护利用迈出新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第1位。
2023年,吉林省要着力建良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确保今年新建37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现“梨树模式”提质扩面,今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要达到3500万亩。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说:“我们要全面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完成3个万亩核心示范区和30个千亩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要对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快攻关科技创新项目,使黑土地保护各项科研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够真正地推广应用落地,真正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当中的大熊猫。”
同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对此,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园艺特产处处长张春祥非常认同:“过去的冬季都是土豆、白菜、萝卜。通过发展棚膜经济,我们实现了四季增收,农民四季都可以到棚子里打工种菜。各种蔬菜瓜果,甚至花卉棚里都有,既丰富了菜篮子,也增加了收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的农村是空心的农村,资源难聚、农民难富、人才难留。吉林省中部的大米玉米、西部的杂粮杂豆、东部的林特山珍特色极为鲜明,要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同时,吉林省的“山水林田湖草冰雪天”很有特色。各地高度重视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发展,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陈国宏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乡村产业是重点,农产品加工业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培育和打造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特别是精深加工项目建设。落实好各项政策,培育农业知名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