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实时:尹锡悦访美的“延伸威慑”议题:国家安全之事,求人不如求己
韩国总统尹锡悦新华社资料图4月24日至30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随着访问日期临近,美国
2023-04-24韩国总统尹锡悦 新华社 资料图
【资料图】
4月24日至30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随着访问日期临近,美国对韩的“延伸威慑”承诺成为韩国内关注话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多名政府高官在不同场合透露,此次美韩首脑会谈中,应对朝鲜核威胁是重要议题,双方将着重讨论加强“延伸威慑”的实效性,并有望写入首脑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
“延伸威慑”是美国核战略之一,指美国的核威慑力量不只用于保护本土,当盟友受到核攻击威胁时,还要延伸保护盟国。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安全风险急剧攀升。 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美战略力量频频前出到半岛示威施压,朝鲜不断试射新型导弹,首次公开实战化核弹头及水下战略武器系统,半岛紧张局势轮番升级。基于自身安全考虑,韩国迫切要求美方实质性履行“延伸威慑”承诺。
承诺由来已久
美国对韩国提供“延伸威慑”承诺要追溯到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后举行的美韩国防部长会谈中,首次提出了“延伸威慑”概念,以便与核保护伞的概念相区别。“延伸威慑”提供的保护手段更加广泛。
2013年2月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当年举行的美韩国防部长会谈中,又提出了“定制型威慑战略”概念,把朝鲜使用核武器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分为“威胁”、“临近使用”、“使用”三种情形,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2016年9月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后,美韩以应对朝鲜核威胁为由,决定成立由双方外交、国防部副部长参加的“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当年12月召开了首次会议,着手讨论美国向韩国提供“延伸威慑”的具体方案。
磋商机制成立后仅举行过两次会议,2018年1月以后随着韩朝关系改善,这一机制也随之中断。
2022年5月,美韩举行首脑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重启高级别“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美方再次确认会动用包括核与常规打击能力以及导弹防御能力在内的所有威慑力量履行对韩国的安全承诺。
2022年9月,美韩恢复举行“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 会议,美方宣布将与韩国深化合作,“及时、有效地在半岛部署战略力量”。与此同时,双方还通过其他安全对话机制就“定制型威慑战略”展开协商。在每年例行召开的美韩安保协议会以及美韩联合国防协商机制会议上,“延伸威慑”都成为主要议题。
执行存在分歧
韩方认为“延伸威慑”是美方作出的明确承诺,但在执行过程中,双方一直存在分歧。
关于美战略力量的部署。韩方把美方扩大部署战略力量视作强化“延伸威慑”的手段,因而期待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核动力航母、核潜艇等能够常态化部署到半岛。美方则认为驻韩美军力量足够强大,况且有事时可以随时调动战略力量来韩,提供的威慑能力已足够应付危机。
去年9月举行的“延伸威慑”战略磋商中,美方同意“及时、有效地在韩国部署战略力量”。之后,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尼米兹”号航母,B-1B、B-52H轰炸机,以及“基维斯特”号、“斯普林菲尔德”号核潜艇等战略力量先后在半岛现身,与韩军进行联合空中演习及海上反潜、反导演习。美国这样做是为了展示威慑力,给韩国吃定心丸。
但美国战略力量是根据全球战略需要部署的,不会轻易作出调整。美方更重视战略力量的快速投送能力,另外顾及到朝鲜日益增强的导弹打击能力,美方不会轻易把战略力量置于高风险之下。韩方希望美战略力量定期、随时地部署到半岛只能是一厢情愿。
关于美提供核保护伞。为了对朝鲜可能的核打击形成反制,韩国内出现两种意见。一是要求美国提供核保护伞,在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二是自行开发核武器。但现实来看两个办法都难以实行。
1978年美国承诺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后,一度在韩国部署了上千枚战术核武器,自1990年开始才分批全部撤走。目前,美韩之间没有北约式的“核共享”安排。美韩关于“延伸威慑”的协商机制虽开了多次会,但大多讨论的是概念性问题,还处在制定方案阶段。美方多次明确表示现阶段不会考虑在韩国部署战术核武器。
随着朝鲜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核弹头小型化的发展,美国动用核武器保护韩国的风险增大。美国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决心到底有多大?韩方没有把握,这也导致韩国内出现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呼声。
据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今年4月初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64.3%的受访者支持韩国自主研发核武器,即使可能受到国际制裁,也有54.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今年1月,尹锡悦曾公开表示,韩国可以自行研发核武器,凭借现有技术,开发出核武器只是时间问题。执政的国民力量党的重量级人物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类似意见。
韩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武器缔约国,按规定不能接受有核国家在韩部署核武器,自主开发核武器的路更是走不通,美国也绝对不会同意。韩国政府自然清楚这些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声音多来自韩国的保守阶层和执政势力,其目的更多是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美国履行提供核保护伞的承诺。
实效尚待检验
近两年美韩举行“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期间,美方先后安排韩方代表参观过“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B-52战略轰炸机及核潜艇基地,向韩方展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同时也是对外显示美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意志。
美国提供“延伸威慑”的运作方式是有事时向韩国部署战略力量,但“延伸威慑”要切实发挥作用,美韩之间还有众多难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机制问题。北约式的“核共享”安排有常设的“核计划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会员国平等参与筹划及使用核武器的决策过程,无核国的意见也能得到反映。而美韩的“延伸威慑”战略磋商只是一种对话机制,不是常设机构,往往因政治原因停摆,缺乏延续性和决策的权威性。
其次是训练问题。北约“核共享”安排下,会员国每年定期组织核武器运载训练,保持时刻能战的态势。美韩的“延伸威慑手段运用演习”进行过8次,但都是桌上推演,以讨论方式进行,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商定的“共享情报、共同企划、共同执行、沟通机制”等合作还停留在方案层面上,没有进行过实际演练。危机来临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还是未知数。
第三是韩国的话语权问题。这是韩国最不放心也是最期待解决的问题。美韩同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结构,韩国处于从属地位。美国的轰炸机出动去韩国,不需要事先同韩方商量,韩方只有接到美方通知后才知道具体时间,更不要说参与美国核战略的计划与运用了。换句话说,美国提供什么“延伸威慑”,怎样提供“延伸威慑”,都是美国说了算,韩国缺乏话语权。这种主从式的合作模式,决定了韩国难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保卫国家安全。
美国的“延伸威慑”听起来很可靠,实际上不仅难以实现彻底的安全保障,反而会加剧军备竞赛,制造更严重风险。尹锡悦政府把韩国的安危与美国的核战略深度捆绑,把“延伸威慑”当作保护伞,不是战略保障,而是战略冒险。与其被动接受他国保护,不如主动自救。韩国应积极与区域内国家加强合作,推动通过对话交流解决矛盾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才是保护自身安全的正道。
(徐志坚,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