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影院。其实不只节日、假期,一家人共同观影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日常交流情感的休闲娱乐活动。所以,老幼咸宜的合家欢电影特别受大众欢迎。不过,与市场需求相比,合家欢电影创作尚未形成规模。因为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家庭成员多层次的观赏需求,有效对接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使他们在观影过程中均获得审美愉悦,绝非易事。因此,如何破解众口难调的问题,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合家欢影片,值得业界思考。

以“合”为起点,找准儿童与成人诉求的平衡点

合家欢电影的一大特点是全年龄向,覆盖最广泛的观众群体。所以,它既要让孩子在奇观化的视效中获得艺术享受,在简单完整的故事中得到教育引导,也得为成人观影留个入口,让他们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从这个角度看,主打亲子观影模式的动画电影最容易实现这个目标,成为合家欢电影一直以来的主力类型。


(相关资料图)

但一段时间里,部分以“小手拉大手”为市场目标的创作简单地迎合孩子的观赏品位,却忽略了成人的审美诉求,导致作品看上去热闹,实际上故事缺乏深度,内涵空洞浅白。即便是给孩子看,也留不下什么有益思考。被“小手”拉进电影院的“大手”更是勉为其难,将一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视为煎熬。因此,如何让动画电影在被孩子喜爱的同时,又为成人观众接受,成为创作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

动画电影IP率先做出尝试。它们一改此前目标受众低幼化的设定,在保留富含童真童趣的内容基础上,用动作、科幻、爱情等类型元素带给成人观众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比如《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前三部主攻低龄市场,票房进步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从第四部《熊出没·奇幻空间》开始向合家欢创作转变,在尽量将叙事做得更巧妙、结构做得更完整、视效做得更精美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创新探索。比如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在科幻题材中结合冒险、动作等元素,用强情节、反转叙事讲述被抛弃的熊大、熊二与熊妈妈相认,并互相拯救的故事。熊妈妈开始以反派身份出场,经过一番周折,与兄弟俩相认。就在观众以为故事进入尾声时,真正的反派东海教授出场,胁迫熊妈妈抛弃孩子,展开新一轮跌宕起伏的剧情。这种嵌套式结构突破了以往平铺直叙或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牢牢抓住了成人观众的眼球。

当然,动画电影要实现合家欢,不能简单地把幼儿视角与成人视角叠加,而是要按照儿童发育成长的身心特征准确定位,用充满想象力的视听奇观讲述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再设置与当下社会热点契合的话题,让成人观众从中获得丰富的文化信息,延展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在动画片《深海》中,小观众主要看的是由粒子水墨动画营造的美不胜收的海底世界,而大观众则穿过东方美学意境的视觉表达,感受到主人公因原生家庭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自我疗愈的过程,并由这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情节引发哲学层面的思考。同样,《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一方面大胆使用CG特效吸引青少年观众的注意,另一方面在核心叙事层延展出亲子关系、人生价值等社会热点议题。可见,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土壤,合家欢电影创作应自觉保持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赋予创作多层次的文化意涵,这样才能找准儿童与成人观影需求的平衡点。

以“欢”为方法,不仅让观众开心,还以共情打开观众的心

合家欢注定与喜剧有不解之缘。轻松幽默、生动有趣的喜剧桥段,往往和人们与家人一同观影时渴望放松身心、舒缓精神,产生喜悦振奋之情的心理诉求高度契合,所以广受以家庭为单位的观影人群的喜爱。从《人生路不熟》《独行月球》到《你好,李焕英》《了不起的老爸》,这些喜剧片或富含喜剧元素的剧情片均可纳入合家欢的范畴。

不过,与一般喜剧主要惹人发笑的目的不同,合家欢电影里的喜剧更看重发挥其情感联结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的合家欢电影都在“有意思”的构思里包裹“有意义”的内涵——在故事设定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设置人物角色,利用他们身份、职业、教育背景、年龄的不同制造戏剧冲突,表现家庭成员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感。例如《交换人生》表面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追寻懵懂爱情的奇幻之旅,但随着人生交换的双线叙事显影的,其实是关于家庭的温馨记忆,以及家人、朋友的扶持与陪伴。再如《忠犬八公》在展现宠物狗与人的温情互动时,牵引出不善表达的中国式父爱以及中国家庭成员间那份含蓄却真挚的情感。同样的,不论是《外太空的莫扎特》中讲述父子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还是《你好,李焕英》中凸显母女之间的情感互动,这些作品前一秒还让人开怀大笑,后一刻又令人热泪盈眶,不仅使观众开心,还用共情打开了观众的心。在欢笑和泪水中,一个个虽不完美却温暖美好的家庭生活样本将生活的道理娓娓道来,使观众通过移情代入的过程,释放源自家庭、学校、职场的生活压力,进而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家”为核心,让主旋律与爱国情同频共振

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合家欢里的“家”不只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概念,更可以延伸出基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等要素的更为宏阔的概念。所以,合家欢电影不应只包括让全家人一起哈哈大笑的喜剧片、动画片,还包括用家国情怀点燃大众爱国热情,使主流价值理念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同,从而在社会上凝聚起奋发合力的主旋律电影。

近年来,创作理念的转变,使越来越多主旋律电影具备了合家欢特质。一些创作者改变了以往注重英雄叙事、宏大视角的传统思路,将家国情怀融入老百姓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故事,化为无数普通人内心生发出来的情感,从而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情感共鸣。比如,在《穿过寒冬拥抱你》中,在担任抗疫志愿者的间隙,阿勇为妻子和儿子送菜,武哥勇敢追求爱情。《长空之王》里在执行试飞任务时英勇牺牲的军人张挺也曾有温馨的家庭生活、甜蜜的爱情故事。这些生动细节告诉观众,普通人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靠的是背后祖国和家庭的强力支撑。

这种具有合家欢特质的主旋律电影集中上映,往往能制造老中青三代携家带口、争相观影的现象,使电影档期合家欢的属性愈发凸显。这一趋势在近年来的国庆档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到《夺冠》《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国庆档上映的影片以合辙应景的故事呼应、营造国庆节举国同庆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庆档获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和社会反响。“大家都说《夺冠》特别有教育意义,所以带着孩子来看看,让他了解当年女排姑娘们是如何为国争光的”“《我和我的父辈》勾起了父母的青春回忆,他们看完电影一直在给我讲当年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故事”“观影后,整个影厅的观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那场面真让人感动。”从评论留言里我们发现,这些主旋律电影着力渲染的家国情怀赋予了合家欢更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甚至向“全社会参与”“举国欢庆”的方向延伸开去。

总而言之,为了达成合家欢的目标,电影创作者需在题材、主题、价值观等层面寻求观影群体的最大公约数,而类型杂糅、喜剧叙事、家国情怀都是算出这个最大公约数的解题方法。因此,合家欢电影应在这些方面继续深耕,精准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期待,也更有效地发挥合家欢电影积极的社会功能。

(作者:孙慰川 姜山,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学博士生、河南大学讲师)

上一篇:天天短讯!美媒:美国非洲裔移民数量呈上升趋势 但在移民政策讨论中却成为“隐形移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