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鸿儒王文清随感录系列之十八


【资料图】

铜瓦桥见证

清明公祭清朝鸿儒王文清及其王氏先祖活动纪实

● 杨长生

2023年4月5日,久雨初晴。宁乡市夏铎铺镇高新社区十五组(铜瓦桥),隆重举行太原堂宁乡铜瓦桥祭该公各支祖暨主祭文清公活动。来自王氏十支房族嗣孙近四百人,齐聚铜瓦桥,共同祭拜先祖。活动总顾问王运先,主祭人王克仁、王卫东、王跃辉、王建新、王建军,身着汉服,忙着接待族亲好友。已有85岁高龄的王运先阿公讲:“自我长大后,还没有见过这么大场面的祭祖活动,各位年轻人辛苦点,应该的,是对先祖们的敬重,更是晚辈们学习的机会。”

九点十八分,祭祀活动拉开了序幕……

慎终追远

自去年宁乡市地方志公众平台推出解读鸿儒王文清随感录系列文章以来,激起了人们对宁乡这位名儒的关注,特别是宁乡铜瓦桥王氏宗亲多次表示,要在2023年组织一次清明祭祀王文清活动。85岁高龄的王运先老阿公倡议道:国家祭祀孔圣人,湖南祭祀炎帝,我们王氏家族自己出钱祭祀文清公,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任过村支书的王克仁、村民组长王卫东、亲族代表王跃飞、王建军、王建新,经多次请示村、镇领导,取得了村、镇同意,并提出了文明祭祀、族亲筹款以勤俭节约为主的原则。初步确定王氏宗族以主祭王氏37派王文清公为主,各分支以自愿为原则,每人出资120元。同时也不限王氏族亲赞助者。今年3月下旬发倡议书,短短10余天,自愿出资的宁乡铜瓦桥王氏族亲已达200多人了。王氏近十多支房族也积极响应。正如王建武所言,王文清文化不只是属于王家人的,他属于宁乡的,属于湖湘的,属于中国的。人人都可以来怀念和追思他。

一波三折

按王氏族亲话讲,王文清公是清朝十大鸿儒之一,祭祀活动要搞得体面威风,故而也很谨慎。祭祀主题会标先后改了三次。头一次定为:宁乡铜瓦桥公祭王文清活动。会标往“经学之乡”王氏微信群里一发,大家便议论开了,有的人提出,如果只祭王文清公,他们各支族亲不参与了。

于是请宁乡文化名人姜福成先生出主意。姜福成先生说:“‘宁乡铜瓦桥太原堂上清明祭祀王文清公活动’主题会标先搁置不议,集中敲定对联。上联:宦游京师两任山长生前功德如火千古照亮 下联:薪传经学 一代鸿儒死后圣名似水百世流芳。”把对联发到“经学之乡”王氏微信群里。

4月2号一大早,王氏族亲一好友打电话给我:“长哥,对联删掉四个字,即上联‘生前’、下联‘死后’。”我笑着同意了。提起这个好友,在三天前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位好友两口子托我办件事。此刻我突然想起中国学大师南怀瑾讲的一句名言:人的梦幻是有因果关系的。

王智琦是早年担任过乡镇宣传部长,王跃飞是语文老师,这两位同志联名推荐王击波老先生再改改对联。改联前王击波与我通了电话,他征求我的意见。我答:“您们家族大事,只要你们可通过就好了,但建议上下联前半句尽量不要改动为好。”

王击波根据我的建议,改为:上联:宦游京师 两任山长 先贤功德千秋载 下联:薪传经学 一代鸿儒 后哲承恩万代扬。这幅对联又发到“经学之乡”群内,没有人发声了。我也心安了。

4月4号上午,红日文化传播公司的执行经理李振华先生开始布置祭祀活动场景。我特邀擅长书法的朱静文先生书写对联。朱静文写完上联,当他写到下联时,他突然停下笔问我:“长哥,下联有两个‘代’字,不妥吧?”我即刻答复:“‘代’改为‘世’吧。”

描篇布局

主题会标一直拖到4月3日上午才确定。王氏族亲联系人王汉涛一早给我电话,他告知我湖南王船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建明过来确定主题会标。瞧,搞得好严谨。最后定为:太原堂上王氏宁乡铜瓦桥祭该公各支祖暨主祭文清公活动。在祭祀方式上,大伙意见不统一。有人提出举行一场祭祀,备一套三牲祭品,把各分支的宗祖牌位写好,集中只敬一次。我提出:“至少要有两场祭祀才合理,理由两条:其一,冠名主祭王文清公,应在他坟墓上举行一场祭祀,因为宁乡铜瓦桥王氏从财力物力组织祭祀为主体;其二,大堂公祭各支族先祖,同样应该的。”在场讨论的族亲都认可。为了平衡各族支房关系,在撰写致辞、祭文也作了相应的安排。王桂文撰写总致辞,并由桂文演读。大堂的主祭文由王击波撰写并唱文,要求庄严肃穆,传统唱腔。墓祭文由杨长生撰写,王志刚诵读。广告拱门、气柱布局要求不影响交通出入,气柱靠一边安放,另增加三百面五彩小旗,为参加祭祀活动的车辆引路。负责交通向导的同志总体把握车辆进出速度,做到慢车进出。礼炮燃放安全为第一。

4月4号下午,所有程序进行一次彩排,临时作了一些微调。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次日宣布祭祀活动开始。

圆满收官

王进生在王文清公坟墓前宣布:“清明墓祭礼开始!”顿时金鼓齐鸣,礼炮21响。微风吹佛,天空飘来淡淡彩云,按传统祭祀理清程序后,由王志刚诵读祭文:“公元2023年癸卯岁,闰二月十五,主祭人王克仁、王卫东特率支房嗣孙,时日风和日丽,惠风和畅;流光冉冉,时间易老百年人;芳草萋萋,塘内不醒长夜梦;感雨露以兴思,想丰仪而如在。虞陈牲醴,祈事坟茔,伏冀先灵,默垂鉴格。自公元1949年以来,未及坟茔祭祀,今逢盛世,国泰民安。吾公墓头,已被政府列入文物保护。择机还将坟头墓碑整体复原,择机重建九溪公祠,择机恢复九溪书院,将吾公宏业,发扬光大,再创辉煌。诚愿先祖在天之灵庇佑嗣孙永世昌盛、吉祥。”

到了十点零八分,主祭大堂灯火通明。大堂主祭台上摆放着四张八仙方桌,方桌上摆放着王氏各支先祖牌位,始迁宁乡祖与王文清公的牌位摆放中央,焚香秉烛,淡淡烟雾缭绕。大堂内庄严肃穆,司鼓、司仪、司号就位后轻奏花鼓旋律。主持人宣布:太原堂王氏宁乡铜瓦桥祭该公各支祖暨主祭文清公活动开始!按传统礼仪程序完成跪拜仪式后,顿时堂内金鼓齐鸣,堂外礼炮响彻云霄。王桂文身着汉服走上前台,豪情满怀,激情澎湃演读致辞,大堂内鸦雀无声,王氏宗亲个个洗耳恭听(致辞全文平台已发)。

同样完成传统礼仪程序后,由王击波唱颂祭文,全文如下:

时维公元二0二三年岁次癸卯又二月十五日吉时,序值清明,庐陵王氏各支各派嗣孙虔诚合议谨具鲜果时馐之仪,致祭于太原堂上历代袓先之神座前,读以文曰:

伏维恩祖,圣哉吾宗!育吾辈,延后裔,溯祖追源,自太子晋子乔公始,凡五十五传至元仁该公,于太原迁徙庐陵,定居吉安,以乐善好施之举,赢得世人尊称长者公之誉。生息休养,椒聊繁衍,湘赣太原后裔,俱奉始祖为首派。时日之久,屈指千年,瓞蔓之长,藤牵万里,安居之广,遍及环宇。华夏之东西南北,海域大洋之塞外,均有我王氏之宗亲。族姓人丁逾亿,排名世界之首,可谓大族、旺族焉!吾王氏庶民,秉族规教化,举世代之文明,倡廉洁之清风。为耕为读为政为官,从不失晨昏之礼。父瞽之粗人,暴烈之莽汉,仍怀手足之情,族多賢哲,五教昌明。忠君孝悌,均主清明。

先祖之列,尤以文清公巨之。寒窗励练,童子之年径夺小军之冠,继而于康熙癸已恩科得中前魁,文底之博览,深受朝庭器重。五次征召,入主宗人府纂修,除屯书自读、官事之余,大举著书立说。毕生所著凡千余卷。据县志所载,周礼亲要、考古源流、锄经余草。县府不惜斥資十万,助其付梓刊印。其弟子规、女儿经均作孩童启蒙读物,为传承中华文学,为族間立祠修谱,买祭田,置义宅,为百姓修桥补路,耗尽了自身俸禄,以至所著甚多,奈囊中空涩,无资付梓,惜也,呜呼痛哉!叹世事沧桑、歪风乱窜,以至先贤所创,祠毁譜断,大多坟冢,丘墓平芜。吾祖虽已魂登神界,心实不甘,此乃嗣孫失责之憾。今合族間全力,重修墓冢,并规建以先祖之名之文化园一所,还先祖一代鴻儒之誉,永世流芳,以慰先祖在天之灵。当今盛世,国泰民安,大有尧皇舜帝之辙,世人俱朝小康而奔。吾族子民定然紧跟,与时俱进,至臻大同。今在灵前,焚香秉烛,祈祷先祖庇祐,务使吾族房房发达,户户兴隆,子孫瓜瓞绵绵,永世其昌。尚飨。

祭祀活动进入高潮时,大堂棚外传来惊奇的声音,只见主祭大堂上空飞来有几十只铜雀在盘旋,即使鞭炮鸣响也没有被吓走。其铜雀大个的有几斤长着火红桂冠,小个的也有近一斤左右,围着主祭大堂棚顶盘旋飞翔。顿时部分王氏族亲们口口相传,这是吉祥的兆头。不论任何解释都合理,至少人们崇敬自己的先祖,是忠孝文化延续,是希望王氏族亲或者其他宗族有更多的王文清公这样的人才再现,为国为家作出各自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系宁乡市地方志学会理事长,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海军报》社、《人民日报》社学习三年,做见习记者、编辑。后转入《宁乡日报》社,宁乡史志档案局《宁乡年鉴》编辑。个人出版了《裕德堂》文集,《裕德堂(历史卷)》,散文《踮踮脚尖儿》入选中外散文精品。合著《乡桥》《沩江夜话》。与人创办了长沙红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往期回顾

上一篇:紫燕食品(603057):门店持续扩张,业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天天快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